電話 Tel: (852) 2492 2713
傳真 FAX: (852) 2906 9330
e-mail: mcmia@mcmia.org

中藥防治「新冠」,是草還是寶? (II)

中藥防治「新冠」,是草還是寶? (II)

黃譚智媛 榮譽教授,  香港大學醫學院
2021-02-06

未病先防,有病防變

上月初在本欄發表此文的第一篇時,以五篇重量級的科研報告,證明以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的中醫藥,可以降低重症/危重病人的死亡率,臨床改善率,縮短一般病人的病程,減輕症狀等。

其中主要的「三方三藥」, 即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和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都包括一系列《傷寒論》救治「寒濕疫」的方劑,而清肺排毒湯是「麻杏石甘湯」、「射干麻黃湯」、「小柴胡湯」、「五芩散」合21味中藥有機組合,化裁為一個新的方劑。從現代藥學分析,上列方劑內的成份藥都有抗病毒(調節SARS-CoV-2的ACE2受體),抗炎,抗氧化,免疫調節,防止因子風暴而引致微型血栓栓塞及病情惡化的作用。

當時我呼籲政府用「中醫藥發展基金」,委託三所大學與醫管局合作,立刻開工計劃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臨床測試,來準備第五波的來臨。因此,上星期醫管局落實在「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開展中醫服務,來得真合時,雖然不是多中心臨床試驗「三方三藥」,但也開啟了門,讓中醫可辨證施治幫助有選擇的病人,其後也可用回顧的方法,分析「真實世界數據」(Real World Data),以供日後參考。

當然美中不足有四方面:其一是中藥「治未病」預防發病的優勢,尚未應用;其二是「清肺排毒湯」的適應症沒有全程根據國家方案,及不是用共煎、共煮的湯藥;其三是中醫沒有如「沙士」時,參與危重病例的處理,「血必淨」對全身炎症反應綜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多重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的療效,還未進入考慮的行列;其四是「長新冠」(Long COVID 19)的出院後遺症,需要中西醫結合的發掘,檢測及治療。

上醫治未病

先看中醫藥「治未病」,未病先防是「上醫」,坊間有中醫及中藥,前者有7911名註冊中醫師,而衛生署已註冊可在社區藥房買到的感冒藥HKC(中成藥正式註冊)與HKP(中成藥過渡性註冊)大約有225種。我們廣東的涼茶不但有傳統的舖店檔口,還有現代化的樽裝飲品。以上的中藥及涼茶,是要看個人的體質而選擇為佳。但在預防「新冠」病毒病,是否有效呢?因此,我們應該以衛生署與醫管局合作,在高危感染人群(如緊密接觸者)作臨床試驗,看轉陽的數字及核酸的Ct值,看不同症狀與個人主觀不適(Patient Reported Outcome)及各臨床檢測指標,作前後的比較。不然,這些中醫藥如何用現代醫學的方法學去評價呢?第一步是比較2020年與2019年賣出與預防流感有關的中成藥和中藥飲片的數量,若購買多了,可推理使用多了;第二步是作普及調查,看市民如何用藥及其效果如何。

系統藥理學

上海中醫藥大學張衛東教授團隊的研究論文近日正式發表於《植物藥》《Phytomedicine》,題為《Systems pharmacological study illustrates the immune regulation, anti-infection, anti-inflammation and multi-organ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Qing-Fei-Pai-Du decoction》,從系統藥理學研究發現,清肺排毒湯口服後的12個入血成分可通過與新冠肺炎密切相關的55個靶點,進而在抗炎,免疫調節及多器官保護中發揮重要作用。

2020年7月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上的文章《Potential Targets for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 Review of Qing-Fei-Pai-Du-Tang and Its Major Herbs》由浸大和港大總結了清肺排毒湯內21種的潛在多靶點機制,尤其是防止因子風暴及調節ACE2受體結合。

早用中藥,病床減壓

2020年11月,中國中醫科學院及北京中醫藥大學團隊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IF:5.893)雜誌上,發表題目為《Association between early treatment with Qingfei Paidu decoction and favorable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的文章。此研究將患者分爲≤1周組(≤7天)、2周組(>7天和≤14天)、3周組(>14天和≤21天)和>3周組(>21天),在輕型、普通型患者和重症、危重型患者中,與首次出現症狀3周後給予「清肺排毒湯」治療相比,早期使用「清肺排毒湯」治療的患者臨床痊癒機會顯著增加2-3倍,痊癒中位時間從19天依次遞增為22天、26天、35天;病毒核酸轉陰中位時間分別從12天依次遞增為12天、13天、17天(P = 0.0137);病程中位時間從18天依次遞增為21天、24天和34天(P < 0.0001);住院中位時間由14天依次遞增為15天、15天、18天(P < 0.0001)。此回顧性研究有其局限性,所以作者也建議要進行前瞻性多中心,多人數試驗,用以確認早期用「清肺排毒湯」的優勢,來以此支援控制疫情的策略及減輕醫療資源與設施的壓力。

【完稿後記】

2月3日,中央電視台報道,根據國內專家張伯禮院士、葛優文研究員等的指導,可使用「連花清瘟膠囊」或「清肺排毒湯」在隔離人員上。在石家莊,90%以上隔離人員使用後者,在藁城區重點人群則發放前者等中成藥,提高抵抗病毒的免疫力。所以,衛生署為何不仿效醫管局與三間大學的中醫學院合作,讓中醫進入隔離設施,幫助選擇用中藥的人士呢?

原載《信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