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 Tel: (852) 2492 2713
傳真 FAX: (852) 2906 9330
e-mail: mcmia@mcmia.org

從中醫藥發展的國家戰略高度,認識期刊人的擔當和責任

從中醫藥發展的國家戰略高度,認識期刊人的擔當和責任

主編 劉昌孝院士 2021年天津中草藥雜誌社《中草藥》和Chinese Herbal Medicines(中草藥英文版)雙雙被評為2021年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中草藥》獲得天津市優秀出版物獎期刊獎。在此向所有編審專家所付出的辛勤勞動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愛護期刊發展的作者和讀者表示衷心感謝!Laguna Niguel 有一篇有趣的文章。 2021年12月6日發布的《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是中國政府首次就中醫藥發展發表白皮書。反映了中醫藥已經傳播到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中醫熱”業己形成。目前中醫藥已形成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六位一體”的全面發展新格局。因此,更加堅定了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認識。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加深了中醫藥的與世無比的醫藥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堅持以人為本、中西醫並重、辨證統一中醫特色優勢和現代科學技術,中醫藥在常見病、多發病、重大疫情防治和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建立。獨具特色的中醫藥體系已建立,我國在中醫藥科學研究、產業化和標準化方面均取得積極進展。 1 中藥產品質量研究 質量是中藥安全、有效的基礎,也是建立全過程質量控制和建立標準的基礎。中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問題是製約中藥國際化發展的首要因素,而就中藥質量研究而言,做好中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基礎研究,做到從源頭控制中藥質量,減少或消除其對中藥產品的負面影響。我國近年來出台的一系列中醫藥政策也鼓勵了中藥的標準化研究,中藥產品的質量正在逐步提升,但是其中的科學問題和技術問題遠沒有完成。 2 中藥產品研發技術 中藥產品研發技術問題也很複雜,存在理論、技術需創新的挑戰。從中藥種植的源頭到成藥的全過程中存在加工方式、炮製和適合現代要求的成藥技術的問題,我國中藥產業不僅缺乏生產創新技術而且缺乏功能或成分創新型產品,在市場競爭中不佔優勢。不但影響我國中藥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影響國內市場發展。因此,我國中藥產品應在提升製備工藝的同時,研發新產品,如新劑型、新配方的研製,從而開拓中藥產品的市場。 3 中醫藥標準化 中藥是我國勞動人民在歷史的沉澱中形成的寶貴遺產,其現行中醫藥標準及法律法規體系還存在不完善的問題。中醫藥標準化中國理應有話語權,不存在與國際接軌的問題,著力提高其質量標準是我國科技專家的責任和擔當。只有如此才能有利於促進中醫藥學術發展,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加快中醫藥走向世界,而缺乏覆蓋中藥全產業鏈的系統性中藥標準化體系建設,缺乏中藥標準的國際化視野也是製約中藥國際化進程的原因之一。因此,應加強中醫藥標準化的研究與製定,促進我國中藥產品的發展。 4 臨床需求是守正創新的基礎 中醫的辨證論治的原則,主張以臨床證據為依據,以臨床資料分析病情,得出診斷、制定治療方案。因此,中醫的臨床行為,即“證-理-法-方-藥”的診治模式,其邏輯嚴謹縝密。經過近十幾年的整合研究,中醫藥理論和實踐特點的循證評價技術方法不斷發展,循證中醫藥學逐步形成,成為循證醫學學科和臨床研究和中藥創新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藥經典名方和中藥新藥研發中,循證中醫藥學是藉鑑循證醫學的理論和方法,收集、評價、生產、轉化中醫藥有效性、安全性和經濟性證據,揭示中醫藥臨床作用特點和規律,並指導臨床指南、路徑和衛生決策制定的一門應用學科。 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的關鍵問題是研究方法的科學、公平、公正,以此建立完善公認的中醫藥評價方法技術體系,是獲得以臨床醫療需求的科學結論的至關重要的科學研究。傳承發展、發掘中醫藥的臨床價值,用科學數據闡明中醫藥的優勢和價值,循證醫學研究提供的科學方法也是中醫藥振興發展的基礎。 為辦好兩刊,促進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敬請作者、編審者從以上4個方面予以重視。期待科技期刊發展更上一層樓! 《中草藥》、ChineseHerbal Medicines主編劉昌孝院士 資料來源:微信公眾平台

發佈留言